欧阳涛:由于传统乳腺癌手术清扫了腋窝的淋巴结脂肪组织,会造成上肢水肿,发生几率是15%左右。对于淋巴结有转移的病人,这个手术是必要的。对于淋巴结没有转移的病人,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是不必要的。
淋巴结有转移的病人到底占多少比例?在我们日常的治疗中,只有30%左右的病人是有淋巴结转移。也就是说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病人需要这个部位的手术治疗,后期带来的上肢水肿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为有效的治疗付出的代价。但是对于那70%没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付出代价是不必要的。如果通过乳腺筛查方式发现的乳腺癌,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只有10%,这也再次证明早诊断可以避免更多的问题。
目前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判断腋下淋巴结有没有转移,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做完前哨淋巴结活检以后,发现淋巴结没有转移,可以不做腋下淋巴结清扫。到目前为止,前哨淋巴结活检我们做了不到两千例,大部分病人因为前哨淋巴结没有转移,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避免了病人发生上肢水肿的风险。
主持人:这个技术对于一些早期的患者是有帮助的?
欧阳涛:是有适应症的。
主持人:现在如果有适应症的话,医生都可以给她做?
孙强:可以减少全淋巴结清扫带来的并发症。
如果说腋下的淋巴结清扫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几率比较少,在选择适应症上不要那么松,只对一些临床判断转移可能性比较少的病例上运用。
对于一些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比较大的病人,最好还是进行腋窝淋巴结的清扫,毕竟有一少部分的病人会有假阴性的可能,意思就是虽然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显示没有转移,但其实是有转移的,这样的病人以后存在复发可能性。
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一些患者的保乳成功率
主持人:作为乳腺癌治疗的传统方法就是化疗,刚才欧阳主任也介绍了,对于我们一些早期无法进行保乳的,有一些术前的治疗方法。
这种技术我们在临床叫做新辅助化疗,相对于术后的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的作用有什么?能够为患者带来哪些益处?
孙强:新辅助化疗是一种手术前的化疗,化疗不管是手术前化疗还是手术后化疗,目的都是减少术后复发的机会。手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手术后的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病人的总生存量,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认为,没有大的区别,不管是术前做还是术后做没有大的区别。因此,选择术前做还是术后做都是可以的。
术前做化疗,对于一些肿瘤相对比较大,手术切除有风险,肯定是有好处的。另外,有一些有保乳愿望,想保乳,但是肿瘤比较大,保乳不方便,这个时候先做辅助化疗更有利一些。当然,在做新辅助化疗的同时,也能够给术后化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是新辅助化疗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果一部分病人对于新辅助化疗的药物不敏感,导致了疾病有相应的进展,这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我们的运用过程中一定要灵活运用。
欧阳涛:这个问题应该放到专业范围去谈,我不太认可放在公共宣教的场合来谈。因为它是一个专业领域里还存在一些争论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只是想向大众告知一下,有这项技术。
欧阳涛:就新辅助化疗来说,我跟孙大夫经常有一些学术上的争论。我们是国内做得最多的,目的就是两个:
一部分是辅助保留乳房治疗。当你判断这病例可以做保留乳房治疗的情况下,大约70%能够成功,另外30%左右保留乳房的尝试会失败。术前治疗来提高患者保留乳房的机会。这在乳腺癌治疗领域是获得认同的。
第二个,通过新辅助治疗来判断对这个病人用的药是否有效。按照我们目前的治疗规范,一旦决定患者在辅助治疗中有化疗内容,实际上是把她当做一个体内存在转移灶的病例,这个时候的治疗有效性跟最后的结果十分有关。从目前来看,用相同的方案和方法,术前做化疗和术后化疗做对生存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否可以在术前化疗后,根据疗效调整治疗进而达到更好的疗效?但是这个方面目前还是处在临床争论与研究的阶段。
主持人:患者的治疗,病人要和医生沟通了再做?
欧阳涛:不是病人和医生沟通,而是医生要和病人沟通,病人决定以后你再实施。任何医疗行为的实施,除了在急诊室里挽救生命短时间内要做出的快速决策,其她都是要经过病人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