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算一些小的项目的拆迁改造,摊子铺得太大,操心就多,换谁晚上也睡不着觉啊!”该老干部说。
钉子户担心张海忠死后没人管事
张海忠的强硬作风自然招致了部分拆迁户的不满,其中邯山区贺庄村的矛盾最为尖锐。贺庄南临中华南大街,东依邯郸市内唯一的一条河流渚河,地处邯郸市中心位置,它的拆迁工作是邯山区当年最大的一个项目,也是张海忠上任区长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邯郸老百姓其实都不难说话,但贺庄自古民风剽悍,过去几年常常因为土地问题和邻村斗殴。”当地一位媒体人士说。
2009年9月8日,贺庄村村委会和金世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拆迁协议,以6000元/平方米的公开价格购买村民用地,并着手开始拆迁工作。而贺森林正是贺庄一位强硬的“钉子户”。
2009年11月11日,邯山区法院以叫他去法院谈事为由,将贺森林叫至法院,但早已埋伏好的拆迁队一拥而上,冒雪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将他家的二层小楼夷为平地。“当时先断我水电,后断我路,老娘也被气死。”贺森林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至今,贺森林仍然居住在贺庄拆迁区自己临时搭建的一顶帐篷内。
在记者的寻访中,除了贺森林外并未发现其他钉子户,该项目工地工人也表示这一年来未发现钉子户前来闹事。
针对有媒体报道的在天涯、猫扑等论坛上,有贺庄上访村民对拆迁不满的暴力拆迁帖,经记者收集发现,这些帖子90%都出于贺森林之手。“贺庄还是有一些问题,当初拆迁给他们的都是6000,现在那个地段的房子最起码都是5000以上了,同样的价钱,给三堤村这些新拆迁的都到了8000到10000了,贺庄人眼红了,这也是必然的事情。”当年一位了解贺庄拆迁情况的媒体人士告诉记者。
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张海忠的死对于贺森林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直到他死了,我才知道他是管我家这个事的人!”然后他又很焦虑地挠起了头发:“负责的人死了,那我们家的这事该找谁管啊?谁愿意管这个复杂事?我和政府谈了一年,意味着都白谈了?真崩溃!”
“我们只是担心没地方住”
事实上,张海忠的拆迁工作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样受到强烈抵制。7月13日下午,记者在邯郸市五仓区浴新南大街上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民意调查,当地不少民众对五仓区旧城改造表达了看法,多数市民表示支持政府的拆迁工作,也有人表示“不能强拆,要有法可依,赔偿要合理”。
13日下午,一位在街边遛狗的张姓老人在闲聊中告诉记者:“张海忠上任后,16天就拆了一个小区,几百户人都同意拆迁,为什么?有些人还是愿意拆的,拆了住房情况就会有所改善,你让他们买房子他们买不起!”
张海忠最后的岁月与“五仓区”旧城改造紧密相连。资料显示,五仓区地处邯郸市南大门,总占地5800多亩,辖区内企业众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邯郸市就出台了五仓区的旧城改造规划,但十几年来收效甚微。
在张海忠接手后,明确提出了将五仓区建成以高中档生活居住区为主,集商务、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城区。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在百度邯山贴吧里,多位市民也表达了对五仓区改造的美好愿景。但也有网民质疑:“别的楼都开工了,为啥5号楼还不开工?”
五仓区一位钉子户李女士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居住了近60年。“我们一家五口人,住的只有一间38平方米的小房子,政府不给解决我们的住房问题,我们是怎么都不会搬的!”李女士说。
记者在拆迁现场看到,该片区大部分已经拆迁完毕,只有李女士居住的一栋单元楼孤零零地矗立在路边,这栋楼上居住的大部分都是老人,有13户左右,都有和李女士一样的想法。
“经适房我家买不起,廉租房也行啊,但是排不上队。让我们一家五口人出去租房子,我们也负担不起。”李女士说。
据了解,当地这种家属楼的补偿标准是平房1000元/平方米,楼房3000元/平方米,由于大大低于城中村6000元/平方米的公开价,当地居民普遍感觉难以接受。
“区长死了也就能安静一个礼拜”
与李女士不同的是,五仓区许多地方的城中村居民并不愿意被拆迁。对于他们来说,自己修建的三层小楼比高楼大厦更舒适些。而邯山区在推行“红房子”拆迁进程中,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