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讲究“辩证论治”,同样是一种中成药,对证运用效果十分理想,可如果不对证则也有可能加重病情或发生不良反应。下面介绍几种大家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中的不良反应。
抗菌消炎类的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抗菌消炎效果十分理想,但有时出现恶心、呕吐、皮疹及药物性发热等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大都可消失。抗感冒类的中成药羚翘解毒,其机理是疏风、清热、解毒,对外感风热、热毒之症效果十分理想,反过来,如果外感风寒服用此药,只会加重病情。板蓝根冲剂,清热解毒效果十分理想,人们经常将此药当成预防类药物,有事没事都吃它几袋,特别是当气候变化或流感、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流行的季节,人们、尤其是许多家长都喜欢给小孩吃这样的药预防。但是,近年来也发现因服用板蓝根而过敏致死或引起了消化道粘膜出血及千造血系统出现障碍等不良瓜在的报道;另外,患风寒表证或虚寒证者不能服此药,否则将使病情雪上加霜。再如镇咳化痰止喘类的中成药川贝止咳露,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效果十分理想,可若用于肺热咳嗽者,也会加生重症状,道理跟前面讲的一样。
还有防暑降温的常用外用药品风油精,每年的高温季节,许多单位都将此种药物当成防暑降温用品发给职工。这种药的配方中含有水杨酸甲酯,可引起与正红花油相似的中毒症状;风油精还可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多型性红斑、荨麻疹及过敏性损害(注:现在制作的风油精,许多药厂已不再使用水杨酸甲酯,可有的厂家仍在使用),因此,我们在使用风油精时,尽量外擦用,量不要太大,内服尤其要慎重,等等。
所以,当您在用中成药时,也要慎重小心,以免被非处方中成药无毒副作用而误。一旦出现皮疹、皮肤瘙痒或头昏、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