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全国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坦言,去年中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下降了16%,主要靠投资和消费的拉动实现了8.7%的经济增长,但居民收入仅占GDP的43%,下降至历史最低点。虽然中国在去年实现了由外需驱动型向内需驱动型的转变,但是,投资和消费的比例跟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相比却是倒退了…
要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
人民网北京3月6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主题为“政协委员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有记者提问: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应该是能够扩大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应该是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但是去年从我国实际情况来讲,可以说是跟这个情况正好相反,请问该怎么样看待这一现象?同时今年我们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居民消费率?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回答说,我们知道,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我国的需求结构中间,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比较高,这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
郑新立介绍,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针对这样一个现状,就是要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到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要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是去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里,出口这个“马”不但不能做正面的贡献,反而下降了16%,也就是说,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过去每年拉动2-3个百分点,现在变成负拉动2-3个百分点。这就要靠扩大内需来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郑新立指出,所以,去年我们主要靠投资和消费的拉动实现了8.7%的经济增长,这证明我们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由外需驱动型向内需驱动型的转变,这是可喜的,是沿着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投资和消费的比例跟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相比,却是倒退了,因为消费的增长不可能出现超常的很快的增长。
郑新立表示,为了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只能靠增加投资,所以去年我们全社会投资增长了30.1%,出现了超常增长。这就使投资和消费的比例进一步恶化,去年的投资率上升到46.8%,最终消费率降到了48.6%,投资率上升到我们改革以来的最高水平,消费率下降到改革以来的最低水平。
郑新立说,正是基于这个现状,党中央和国务院最近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调整需求结构,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们看到,最近在中央召开的省部级主要负责同志研讨班上,新华社一个两千多字的报道里用了39个“加快”,充分表明了中央关于转变发展方式所明确提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郑新立指出,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就今年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如何扩大消费,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包括在初次分配中怎样能够增加劳动所得的比重,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怎么能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所占的比重。根据我的计算,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已经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已经下降到43%了,如果我们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把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3%,比我们历史最高水平的55%还低2个点,这个要求不算太高,我们广大老百姓的收入就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特别是收入的增长能够使广大的中低收入者更多受益,使我们农民收入增长得快一些,使广大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增强他们对商品购买和支付的能力。
郑新立表示,按照温总理提出的这些要求,我们经过今年、明年两三年的努力,把居民消费率从现在的35%,用三年的时间能够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50%,这是我的计算,如果达到50%,距离我们最高点的52%还要低两个点,因此我们努力的话还是可以达到这样的要求的。我们计算,如果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居民消费率由现在的35%提高到50%,提高15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我们每年将会有5万亿左右的商品由现在用于投资和出口转变为让老百姓消费,我们现在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提高50%左右。如果实现了这个要求,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郑新立说,我们从温家宝总理这个报告里已经看出了这样一个希望,因此,我们应当对落实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样一个要求充满信心。
延伸阅读:
专家:09年消费贡献软弱 想拉动须提高居民收入
2009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于投资来说,消费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不是很亮眼,为此,政府工作报告对扩大内需消费提出很多意见,特别提出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
中国各级政府努力将GDP转化为居民收入 急需着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当前急需着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汝熹认为,一方面要提高劳动报酬的收入比重,提高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另一方面要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完善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