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照不宣的间谍战
与广告宣传战并行不误的是间谍战。
前段时间,电视剧《暗算》红极一时,同样,在外语培训学堂“间谍”盛行。这让这个行业多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为了得到对手真实准确的情报,有的机构轮番派新员工到竞争对手那里打探情报。更有机构派人卧底在竞争对手那里当学员,充当耳目。
采访中,一家高端英语培训机构的员工讲述了一次表现略微过火的“间谍事件”。
有一次,某竞争对手的职员以顾客身份前往刺探情报,结果被识破。面对敏感提问,接待人避实就虚不愿正面回答。不料这名“间谍”在那里自以为是发脾气,指责接待人的态度不好。
对此,那家培训机构表现得颇为大度。“你是真的来学习,还是来探情报,很容易听出来”,这位负责人说,由于防范到位,“间谍”最后无功而返。
沃尔得校长彭海明告诉记者,最近就戳穿了十五六个这样的“间谍”。这些“间谍”刺探的情报主要是课程设置、推销方式、价格体系等内容。
还有一家培训机构也透露:一次,他们正在举行推广会,不料竞争对手的一名卧底暗自“拆台”,动员准客户到自己服务的机构去报名学习。“这种做法就太恶劣了,这个人最后被我们请了出去。”该培训机构的一名员工说。
连日来,记者电话采访多家培训机构,也遭到颇为尴尬的场面。“你真的是记者吗?记者会问这样的问题吗?”、“你去找别的培训机构吧!”……位于台州经济开发区某知名培训机构一位市场经理接了记者的电话,首先怀疑记者的身份,没说几句便挂了。记者又联系了几家培训机构,同样遭到质疑,可见其紧张氛围以及这个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业内人士指出:其实整个行业内存在这样的现象,只是各自都心照不宣、没有挑明而已。
“天价”背后利润丰厚?
很多人怀疑,高端英语培训机构间的这场暗战其根源是否来自于这个行业的暴利?这些动辄上万的英语培训课程背后是否蕴含丰厚的利润?
张小姐在黄岩一家外贸企业工作,近来因为职位变动,工作需要使得她的英语急需“充电”。不过,她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甚至经常出差。她之前也参加过一些培训班,但往往因为没时间上课,结果跟不上课程进度而半途放弃。后来她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某培训机构的“一对一”课程。
该机构在进行了严格的英语水平评估后,为她量身订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针对她的工作特点,特别设置了商务交际、商务谈判以及商务写作等培训模块。更让张小姐备感尊贵的是,她还将享受到外教“一对一”,甚至“多对一”授课的优待。不过,“尊贵”的代价就是近2万元的费用。
至于为何选择收费如此昂贵的课程,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解释道,因为“一对一”更具针对性地解决学员在学习遇到的问题,“如果在小班制上课,大家进度不一样,老师讲的有些内容可能不是学员所需要的。”她还说,在课程顾问为其度身设计的学习计划中,还有的放矢地安排了托福应试技巧、美国风俗文化等内容。
有关人士还指出,高端英语培训由于其特殊的教育模式,如自主的学习时间、全外教的小班授课、高档商务楼的教学环境等,都注定了成本比传统教学要高许多,一般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所以求学者要量力而行,要根据自身经济实力择校选班。
他说,高端培训并非对每个人都是适用的,而且高投入未必就能高产出。外教和纯英语教学环境固然吸引人,但想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还必须考虑学员自身的英语水平。只有在掌握一定量的单词和基本会话能力之后,培训才有效果。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对学员来说,必须要有较强的自律性和较明确的目的性,不然花了几万元,结果半途而废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真实的说,我们的利润不高因为我们不是一次性购买的产品,我们收取的学费意味着我们学校需要为之服务2-3年,甚至还有5年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
他说,这种行业机构其实是“负债经营”模式,背负的是长时间的服务,而外界所认为万元的培训费用,平摊到每个月也只有几百而已,而学员只要想来中心学习,就可以过来,因此,不存在暴利,甚至有些特殊学员,我们还会亏本接收。
他继而解释说,比如说VIP客户有的会要求必须保证一天5节课或者有的会要求,必须2个月内学到什么级别这些要求都意味着我们会透支更多的师资力量去帮助他实现这个目标。
“一般来说这个利润大约会做到20%-30%,不算高利润的,而现在价格战打的这样子很多学校都在‘透支未来’”。对于目前这个行业的现状,他深表忧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