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车站等场所的商业性VIP服务大量挤占了公共资源,这很不合理,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某种不平等思想、甚至特权思想。”广东省人大代表朱列玉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公共领域存在的这种不公平现象。
公共领域VIP服务“圈地”
VIP服务,即对高端客户或者俗称有钱人实行贵宾式服务。近年来,通信行业、银行业等推出的VIP服务纷纷进入医院、火车站、飞机场等公共场所“圈地”。 “普通诊室是病人等医生,‘VIP健康快通道’却是医生等病人,”许多医院里出现的不和谐的一幕,一边是正在等待医生的排队长龙,一边则是等待病人的医生、护士以及空空如也的沙发。
而记者日前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发大厅看到,两侧设立了VIP俱乐部贵宾厅、易登机等场所,但却很少人光顾这些商业VIP服务站。记者在一处VIP俱乐部国际贵宾厅的服务流程卡上看到如下款项:“专人陪同过检验检疫、海关、边防检查、安检;安检后电瓶车送客户到头等舱贵宾厅候机。”如何成为VIP呢?一名服务员解释,只要月消费680元话费,即可取得VIP服务。
“圈地”折射不公平待遇
朱列玉代表认为,“现在坐飞机的人很多,通道本身就不够用,像机场这样的公共场所,场所本身便是公共资源,所有人一同享受服务,设立诸如易登机、某某VIP俱乐部等商业化VIP专业服务场所,其本身就挤占了公共资源。”
“那些VIP服务,就是一种完全的商业运作。”朱列玉说,成为VIP一般需要交钱、交年费,或者是每月消费多少话费,之前他也曾遇到过推销VIP服务的人,“应当说,这是少数公司、个人,利用某种方便,根本上占用了大家的、公共的资源。”
据他所知,目前不光是机场,像车站、银行这类的公共服务性领域,这种现象依旧明显。
人大代表:公共领域呼吁公平
朱列玉代表分析说,作为市场经济竞争主体的通信、金融等机构为营销需要推出自身的VIP服务,也并不为过。可是,如果他们与公共领域单位联手,把VIP服务推进公共服务性机构,就值得研究了。
说到如何解决这种问题,朱列玉认为,公共服务性机构不能一方面享受公众机构的各种优惠资源,一方面去获取高额利润。这也折射出一种公共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VIP设置的领域、范围、权利等方面尚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监管也处于真空状态,特别是对在公共服务领域设置VIP的合法性及合理性还没有一个评判标准。朱列玉认为,目前很难上升到法律层面。目前所能做的,也只能是规范公共资源的管理,做好国有资产的管理,以及相关单位的行风建设。”
“机场、车站等场所的商业性VIP服务大量挤占了公共资源,这很不合理,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某种不平等思想、甚至特权思想。”
——广东省人大代表朱列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