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食物过敏对营养与健康的影响
0~6月龄小婴儿的食物过敏患病率最高,临床上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包括持续绞痛;呕吐、腹泻和便血,并出现肠道蛋白丢失。这些症状可突然发生,可能很轻微也可能很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6月龄以上婴儿和幼儿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如湿疹、多型性疹和风疹。慢性食物过敏可导致婴儿生长发育不良。过敏性休克是最严重的食物过敏反应,可危及生命,发生过敏患病率较低,但症状常较为严重而持久,食物抗原在过敏性哮喘和肾小球肾炎等过敏性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Goppo等[16]研究证实肾病病人血清中针对食物抗原的IgA抗体浓度显著增加。临床上治疗食物过敏最有效的方法是完全禁食该致敏食物,直到完全脱敏。由于引起儿童过敏的食物主要都是含蛋白质丰富且为儿童生长发育所必要的食物,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诊断食物过敏,为患儿选择适当的代用食品并提供营养指导,可引起继发性营养不良,漏诊或误诊均会使儿童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证实,对食物过敏的儿童的年龄组身高纸于对照组,膳食钙、维生素D、维生素E的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该研究还证实,获得营养咨询的食物过敏患儿的生长发育明显优于没有获得营养指导的儿童。
5食物过敏的主要影响因素
食物过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喂养情况、孕期饮食及吸烟情况。
5.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过敏性疾病中起主要作用。父母中一方有过敏性疾病,其子女食物过敏患病率为30%一40%;若父母双方均患有过敏性疾病,其子女患病率则高达60%~80%。[2、7]
5.2 喂养及辅食添加情况
母乳喂养时间过短和辅食添加不当与食物过敏关系密切。Kull等[9]在瑞士斯德歌尔摩对4089名婴儿从出生到2岁进行随访研究,发现纯母乳喂养4个月以上和部分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的婴儿患哮喘、过敏性皮炎和过敏性鼻炎的危险性显著降低。母乳喂养保护婴儿免受多种过敏性疾病的困扰,这种保护作用可持续到2岁以上。4个月内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发生食物过敏的危险性是晚加辅食者的1.35倍,食物可能是婴幼儿接触的最主要环境过敏原。Chartara[17]在一项随访18年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儿童早期膳食是发生过敏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和血清IgE水平升高的高危儿童而言,其母亲在孕期和哺乳期应避免进食导致过敏的食物,推迟断乳时间,推迟添加奶制品、蛋、鱼、坚果和豆类的时间,可有效降低儿童的过敏率和减轻症状。对因各种原因不得不采用混合养或人工喂养的食物过敏高危儿童,喂养水解配方奶可有效降低食物过敏发生率或减轻症状。
5.3 孕产期情况
食物过敏患者如在怀孕期间摄食含有可致敏食物的膳食,其新生儿发生食物过敏的危险性增加;孕期吸烟者所产婴儿患食物过敏的危险性增加。早产儿、足月小样儿由于免疫屏障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食物过敏[7]。
6 结语
食物过敏的高危人群为婴幼儿和儿童,食物过敏是儿童继发性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90%的过敏反应由蛋、鱼、贝类、奶、花生、大豆、坚果和小麦等8类高致敏性食物引起。食物过敏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阳性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纯母乳喂养时间短于4个月和辅食添加不当。婴幼儿期纯母乳喂养是预防食物过敏的保护因素。降低食物过敏患病率及其对健康危害的关键是早期明确诊断、及早将过敏食物从病人食谱中彻底排除和及时给予喂养指导。尽管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已公布了常见致敏食物的清单,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食物标签的不完善、食物添加剂的广泛使用使食品中隐含致敏成分增加,患者误食过敏食品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上转基因食品带来的隐忧,严重威胁着易感人群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强化食品标签管理,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十分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