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肺囊肿是一种肺部先天性畸形 在小儿并不少见,也可见于新生儿。其病理分类和命名比较混乱 意见不一,以往统称先天性肺囊肿,现在比较一致地称为先天性肺囊性病 包括支气管源性囊肿(肺囊肿)、肺泡源性囊肿、肺大叶气肿(肺大皰) 囊性腺瘤样畸形和先天性囊肿性支气管扩张等。本病发病无性别差异。 本病的临床表现可甚悬殊 小的囊肿可无任何症状,仅在X线检查时才被发现,较大囊肿在继发感染或胀大压迫周围组织时才出现症状 本病应手术治疗,疗效良好。
先天性肺囊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胚胎发育期 因气管 支气管异常的萌芽或分支异常发育所致 病变可发生在支气管分支的不同部位和显示不同的发育阶段 囊肿常为多房性 也可为单房性 囊壁多具有小支气管壁结构 内层有纤毛柱状上皮 外层可见散在小片软骨 壁内可见到平滑肌束和纤维组织 囊状病变结构内层可见不同的皮皮细胞 有柱状 立方形和圆形上皮细胞 这显示出支气管树分支发育不完全的不同程度 有些具有分泌粘液的柱状细胞 腔内充满粘液
先天性肺囊肿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小的支气管囊肿在临床上不呈现症状 仅在X线胸部检查或尸检时才被发现 一旦囊性病变与小支气管沟通 引起继发感染或产生张力性气囊肿 液囊肿 液气囊肿或张力性气胸等压迫肺组织 心脏 纵隔和气管移位时 就可出现症状
(一)婴幼儿期 张力性支气管源性囊肿 肺大叶气肿和肺大皰较多见 临床上常呈现胸内张力性高压症状 表现为呼吸急促 紫绀或出现呼吸窘迫等症状 体检见气管移向对侧 患侧叩诊鼓音 呼吸音降低或消失 胸片显示患侧肺囊性病变引致肺不张 纵隔 气管移位 并可呈现纵隔疝和同侧肺不张 病情危急 不及时诊断和治疗 可因呼吸衰竭死亡
(二)儿童期 较多见的为支气管源性囊肿 临床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 患者常因发热 咳嗽 胸痛就诊 症状类似支气管肺炎
(三)成人期 多见于后天继发性肺大皰和支气管源性囊肿 临床表现均因继发感染出现症状 如发热 咳嗽 脓痰 咯血 胸闷 哮喘样发作 劳累性气促和反复出现气胸等症状 需与肺脓肿 脓胸 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空洞和肺部肿瘤等鉴别
先天性支气管源性囊肿 常见于儿童病例 囊肿位于肺间质或纵隔内 约70%位于肺内 30%位于纵隔 由于囊肿可为单个或多个 含气体或液体量不同 因而在X线胸片上可呈现不同表现:
1.单个液 气囊肿 最为常见 囊肿大小不一 可见圆形薄壁囊肿 内有液面 此种囊肿的特点是囊壁菲薄 邻近肺组织无炎性浸润病变 纤维性变不多 需与肺脓肿 肺结核空洞和肺包虫囊肿鉴别 在X线上表现肺脓肿壁较厚 周围炎症表现明显 肺结核空洞则有较长病史 周围有结核卫星灶 肺包虫囊肿有流行病学的地区特点 生活史和职业史 血像 皮内试验等有助于鉴别
2.单个气囊肿 胸片上示病侧肺部含气囊肿 巨大的气囊肿可占据一侧胸腔 压迫肺 气管 纵隔 心脏 需与气胸鉴别 气胸的特点是肺萎缩推向肺门 而气囊肿的空气位于肺内 往往仔细观察在肺尖和肋隔角处可见到肺组织
3.多个气囊肿 临床也较多见 胸片上呈现多个大小不一 边缘不齐的气囊肿 需与多个肺大皰鉴别 尤其在小儿 肺大皰常伴有肺炎 在X线上以透亮圆形薄壁大皰及其大小 数目 形态的易变性为特征 每在短期随访中就见较多变化 有时可迅速增大 或破裂后形成气胸 肺部炎症一旦消退 大皰有时可自行缩小或消失
4.多发性液 气囊肿 胸片上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液 气腔 尤其病变位于左侧者 需与先天性膈疝鉴别 后者也可呈现为多个液平 必要时口服碘油或稀钡检查 若在胸腔内见到造影剂进入胃肠道 则为隔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