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或Warthin瘤 本病首先由Albrecht和Arzt(1910)报道,并称之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Warthin(1929)报告2例并详加描述 故以此命名。腺淋巴瘤的组织发生来源观点不一,大多数人认为发生自残存于邻近淋巴结内的异位涎腺组织 经观察在胚胎的腮腺区淋巴结内和典型的腺淋巴瘤附近的淋巴结内,均曾查见类似的腺管。免疫学研究证明本瘤组织中的淋巴组织 主要由T淋巴细胞及少数B淋巴细胞组成。超微结构观察提示这些淋巴组织是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的结果。故认为本病瘤组织内的淋巴样成分来源于腮腺区正常或反应性淋巴结组织 不参与肿瘤的形成和生长。
腺淋巴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大体形态 腺淋巴瘤体积一般不大 直径一般在3~4cm 肿瘤表面光滑 常呈轻度分叶 有完整纤薄的包膜 呈圆形或卵圆形 较软 可压扁 有时呈囊性感 切面大部分呈实性 可见似干酪样 灰白色 质地均匀 部分呈囊性 常见棕色较清的粘液样 胶东样或乳汁样物质由囊内流出
2.镜检 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 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 并有乳头突入管腔 腺腔内含红染色无定物质 有时见有胆固醇结晶裂隙或少量炎性细胞 上皮细胞排列成双层 内层为高柱状细胞 具有颗粒状 嗜伊红的胞浆;外层细胞呈立方 多角或圆形 核空泡状 淡染 可见核仁 腺管上皮细胞无异型性 有时可见上皮细胞呈鳞状化生 偶见粘液细胞 皮脂腺细胞和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也可排成实性团块 间质中除有一些纤维结缔组织外 尚有许多淋巴细胞密集排列成大小不等的团块 或形成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
3.生物学特点 腺淋巴瘤生长缓慢 瘤体一般不大 极少有直径超过10cm者 文献报道局部复发率为5.5%~12.2% 但Evans等认为 所谓复发 并不是原来的病变可生长 而是具有多灶性的特点 在同一腮腺内可有一个以上的肿瘤 也有双侧同时发生者 肿瘤癌变者极少
腺淋巴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腺淋巴瘤绝大多数发生在腮腺 这是腺淋巴瘤所特有的 也有报告发生在颌下腺者 但这种情况有人认为仍发生在腮腺紧靠颌下腺的部分 可能与其组织来源有关 发生在腮腺内的 常见部位是腮腺的后份表面及其下极 腺淋巴瘤的发生率占涎腺肿瘤的6% 为大涎腺肿瘤的8.4%~20.7% 占腮腺良性肿瘤的17%~33% 腺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以40~70岁为好发年龄 儿童极少见 主要罹患于男性 占85%~90%
大多数患者以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为主诉 肿块呈圆形 椭圆形 表面光滑 多数病例肿瘤质地软 有柔性 少数为囊性 边界清楚 可活动 与皮肤无粘连 一般瘤体不超过6cm 临床很难与其他腮腺肿瘤相鉴别 术中可见本瘤包膜菲薄 质脆 虽易剥离 但易穿破而溢出黄色或棕色液体 少数病例肿块有波动感或压痛 一般无功能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