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stomy Syndrome PCS)也称胆囊摘除后遗症、再发性胆道综合征(RecurrentBiliary Tract Syndrome),系由于胆囊切除术后所出现的与胆系病变有关的临床症候群 一般认为胆囊切除后约有25%~30%可出现一过性症状,可很快消失,约有2%~8%可因症状持续 而需要积极治疗。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胆囊切除术后出现本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术中对胆管的损伤 由于胆囊和肝外胆管存有较大的解剖学变异 或术者经验不足 可能在术中损伤肝外胆管 引起术后的胆管狭窄 少数继发于术后的胆管周围感染而造成胆管的损害或闭塞性胆管炎
2.Oddi括约肌狭窄和缩窄性Vater乳头炎 术后造成这些病理变化的原因不清 可能与合并胆总管结石尤其泥沙样胆红素结石或局部的慢性炎症水肿有关
3.术后胆盐代谢异常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可影响胆汁的排泄 Oddi括约肌紧张度和胆总管的压力 对本病的发生可能起一定作用
病因有以下几种可能:①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 约占胆道术后问题的2.4% 对此症目前尚无好的确诊方法 ②术前误诊而一直未被发现和治疗的疾病如裂孔疝 结肠功能异常 应激性小肠综合征 消化性溃疡等 依靠相关检查来确诊 ③不少作者认为有精神心理因素而无需处理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根据病史(胆囊 胆管或胃 十二指肠手术史) 术后发生的发热 腹痛和黄疸即应考虑到术后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可能 B型超声 CT 内镜 胆道造影对诊断可提供帮助;ERCP或PTC等检查 必要时配合细针穿针(FNPTC)可获满意诊断 对疑有Oddi括约肌狭窄或功能紊乱者可做吗啡-新斯的明激发试验 ERCP和FNPTC检查后仍有少数患者原因不明 诊断困难
在胆囊切除术后 多于数周或数月后出现症状 主要表现有上腹部或右季肋部疼痛不适 常呈隐痛或纯痛 压迫感 其性质不同于术前的胆绞痛 可伴有食欲不振 恶心 腹胀等 偶有胆管痉挛而呈绞痛发作 症状与进食尤其进油脂食物有一定关系 重者可由胆道感染向上扩散 而出现寒战高热 黄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