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又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是急性风湿热侵犯心脏后所遗留的慢性心脏病变,目前在我国仍相当多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以二尖瓣最为常见 其次为主动脉瓣,三尖瓣很少见,肺动脉瓣则更为罕见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可累及数个瓣膜。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单独二尖瓣病变,约占70% 次之为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约占25%,单独主动脉瓣病变约占2~3%,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病变则多与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存在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急性风湿热侵犯心脏后所遗留的慢性心脏病变 风湿热是变态反应性疾病 常侵犯心脏引起全心炎 累及心包 心肌及心内膜 风湿热反复发作造成的损害最严重者是心内膜 特别是二尖瓣的心内膜组织 长期反复风湿炎变以及血液湍流产生的机械性损伤和血小板积聚产生的二尖瓣病变主要有瓣膜交界融合 瓣叶纤维化增厚 腱索及/或乳头肌纤维化缩短 融合和瓣叶钙化 二尖瓣瓣叶交界融合首先发生在前外交界和后内交界 再逐步向瓣口中央部分延伸 轻度狭窄瓣口直径在1.3cm左右 中度狭窄在0.8~1.2cm 重度狭窄在0.8cm以下 交界融合范围逾长则瓣口狭窄逾严重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二尖瓣狭窄病例就医时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 随着二尖瓣病变逐步加重 左心室功能也受到损害 起病后10~15年心功能往往降到3~4级 内科治疗虽可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但不能解除二尖瓣和肺血管梗阻性病变 未经手术治疗的病人多数在50岁左右死于肺动脉高压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体循环栓塞或感染性心内膜炎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例中约仅50%有风湿热或游走性多关节炎病史 一般呈现二尖瓣狭窄症状的时间至少距风湿热已有10年以上 多数病例发病年龄在20岁以上 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症状进展缓慢 初期症状为瓣口狭窄肺郁血引致的呼吸困难 起初在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气急 继而中等度和轻度劳动后也出现气急 在体力劳动 呼吸道感染 情绪激动或心房颤动时出现端坐呼吸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和肺水肿 咳嗽也是常见的症状 劳动后 夜眠时和发作支气管炎时更常发生 痰液呈白色粘液 有的病例呈现类似哮喘的发作 心悸 阵发性心房颤动 乏力 易倦 头昏等症状 病人可有反复咯血 出血的数量多少不等 支气管粘膜出血引致痰液中带血丝 急性肺水肿出血呈粉红色泡沫状粘液 曲张的支气管静脉破裂出血则可发生大量咯血 晚期病例可呈现肝肿大 腹水 皮下水肿等右心衰竭症状 少数病人临床上首先呈现的症状为体循环栓塞
【体格检查】
病程历时较久的病人常呈现颧颊部潮红 口唇轻度紫绀 称为二尖瓣面容 心前区可隆起 胸骨左缘可扪到右心室收缩期抬举性搏动 心浊音界可能向左扩大 听诊检查心尖区可听到二尖瓣狭窄引致的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 瓣口小 二尖瓣跨瓣压差大则舒张期杂音响度增大 左侧卧位时杂音最为明显 常伴有舒张期震颤 心尖区可听到第1心音亢进和瓣口开放时短促的拍击声 二尖瓣前瓣叶弹性和活动度较好者第1心音亢进和开放拍击声的响度都较明显 二尖瓣前瓣叶增厚 硬变明显 失去活动度者则心尖第1音减弱 且听不到开放拍击声 伴有关闭不全者则心尖区尚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常传导到腋中线
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 可伴有轻度分裂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及瓣环扩大者胸骨左缘第2 3肋间第1心音之后可听到收缩期喷射音 呼气时最响 吸气时减轻或消失 有时尚可听到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产生的柔和高音调吹风样舒张早中期杂音(Graham-Steell杂音) 吸气终了时增强 呼气时减弱 并有三尖瓣关闭不全者胸骨左缘第4 5肋间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吸气时增强 呼气和作Valsalva动作时减轻 心房颤动病例心律不规则 右心衰竭病例可查到肺底部罗音 肝肿大 下肢水肿 有时尚有腹水征 并发栓塞的病例则呈现中枢神经症状或四肢运动功能障碍
【诊断】
诊断二尖瓣狭窄一般没有困难 典型的单纯二尖瓣狭窄根据病史及体征即可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