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Behcet’s disease, BD)是一种全身性 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 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 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 肺、肾、附睾等器官 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眼、中枢神经及大血管受累者预后不佳
白塞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有证明免疫异常在behcet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但其病因和发病机理仍未完全阐明
(一)感染
1.病毒 早期认为病毒为其发病原因 后经流行病学 组织培养 血清学 动物接种 免疫荧光及电镜等检查均未能得到进一步证实 洗染报告认为发病可能与慢病毒感染引起的自体免疫异常有关;还有些报告发现HSV-1与本病发生关系的证据 如患者血中抗HSV-1与本病发生关系的证据 如患者血中抗HSV-1抗体滴度升高HSV-1影响CD4淋巴细胞而致免疫异常以及HSV-1具有与本病周围血淋巴细胞同源的DNA
2.链球菌 由于一些患者常发扁桃体炎 咽炎及牙周炎等疾病 故认为发病与这些病灶中的细菌有关 研究发现病人血清中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升高;从病人口腔内分离的菌株中以链球菌关系最密切 而特别是血链球菌(s.sanguinis) 以其菌体成分进行皮内试验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试验均可得到阳性结果;链球菌的65-KDa热休克蛋白试验能引起皮肤超敏反应和系统性症状 这些研究主要在日本学者中进行 虽认为在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但并未获得一致结论
3.结核菌 自1964年 在我国有认为发病与结核菌感染有关的病例报告 即在Behct病初发损害之前已患有结核病 如肺结核 淋巴结核等多种结核病灶 可以是陈旧性病灶 而以活动性病灶居多 OT试验大都为强阳性;抗结核药物治疗 不但对原发病灶有明显效果改善Behcet病的有关损害 因而认为是结核菌的一种过敏性表现 结核菌的65-KDa热休克蛋白也与本病发生有关
(二)微量元素 少数报告发现患者病变组织如血管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 腓肠神经以及房水 血清和中性粒细胞内多种微量元素含量增高 研究较多的是有机氯 有机磷和铜离子 其中以后者含量最高 这可能是由职业或环境因素所致
(三)遗传因素 本病有地区性发病倾向 如多见于地中海沿岸国家;有血缘性家族性发病病例 可见于2 3或4代 且发病以男性为多 HLA-B5(+)是免疫遗传性的标志 其阳性率可达67%~88% 表明发病与HLA-B5有关 而与HLA-D 特别是HLA-DR也有一定关系 Behcet病易感性基因位于染色体6位臂上 在HLA-B与TNF-beta位点之间 这可能为以后研究基因治疗提供方向 Behcet病无一定遗传方式 可能系统染色体隐性遗传
(四)免疫异常 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口腔粘膜抗体 抗动脉壁抗体;另外 血清中尚存在复合物 其阳性可达60% 并与病情活动有关;除IgG IgT和IgM轻度升高外 有时IgE升高;DIF检查发现血管壁特别是细静脉壁内存在IgG IgA CIC和C3 在体外试验中这些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值一般偏低 DNCB皮肤试验多为阴性 T-细胞和TH细胞值均降低;结节性红斑样损害中浸润的细胞主要是T细胞 而特别是TH和NK细胞 而眼球组织内浸润细胞主要是CD4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很少B细胞和NK细胞 这些CD4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是HLA-DR(+)的 以上事实说明本病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常表现 但一般倾向认为细胞免疫异常与本病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五)其他 本病病因虽未明确 但发病与免疫异常是有关的 在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过程中 细胞成分发生改变及所产生的多种活性物质 如纤溶酶抑制物可使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的活性降低 而致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以及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增强;肿瘤坏死因子(TNF-beta) IL-2和IL-6等产生 这些在病变的发展中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六)性激素 曾测定21例男性和排卵前期女性性激素 如睾酮 孕酮 雌二醇 促黄体生成素 促卵泡生成素和垂体催乳素 经统计学处理 男性睾酮和女性孕酮值比对照组低 其p值分别为<0.01和0.05 其余均在正常范围;同时测定14例排卵前期女性患者PGF-2d 其平均值较对照组低约2倍以上(p<0.001)
白塞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本病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 但较少同时出现多种临床表现 有时患者需经历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相继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
1 口腔溃疡
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复发性 疼痛性口腔溃疡(Aphthous ulceration 阿弗他溃疡) 多数患者以此症为首发症状 溃疡可以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 多位于舌缘 颊 唇 软腭 咽 扁桃体等处 可为单发 也可成批出现 呈米粒或黄豆大小 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清楚 深浅不一 底部有黄色覆盖物 周围为一边缘清晰的红晕 约1~2周后自行消退而不留疤痕 重症者溃疡深大愈合慢 偶可遗有疤痕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诊断本病的最基本必备症状
2 生殖器溃疡
约75%患者出现生殖器溃疡 病变与口腔溃疡基本相似 但出现次数少 溃疡深大 疼痛剧 愈合慢 受累部位为外阴 阴道 肛周 宫颈 阴囊和阴茎等处 阴道溃疡可无疼痛仅有分泌物增多 有患者可因溃疡深而致大出血或阴囊静脉壁坏死破裂出血
3 眼炎
约50%左右的患者受累 双眼均可累及 眼部病变可以在起病后数月甚至几年后出现 其表现为视物模糊 视力减退 眼球充血 眼球痛 畏光流泪 异物感 飞蚊症和头痛等 通常表现为慢性 复发性 进行性病程 眼受累致盲率可达25% 是本病致残的主要原因 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眼部病变为色素膜炎(uveitis) 前葡萄膜炎即虹膜睫状体炎 可伴有或不伴有前房积脓 而后葡萄膜炎和视网膜炎则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 眼球其余各组织均可受累 出现角膜炎 疱疹性结膜炎 巩膜炎 脉络膜炎 视网膜炎 视神经乳头炎 坏死性视网膜血管炎 眼底出血等 此外可有晶状体出血或萎缩 青光眼 视网膜脱落 单独视盘水肿提示脑静脉血栓 由白塞病所致的颅内血管病变可导致视野缺损
4 皮肤病变
皮损发生率高 可达80%~98% 表现多种多样 有结节性红斑 疱疹 丘疹 痤疮样皮疹 多形红斑 环形红斑 坏死性结核疹样损害 大疱性坏死性血管炎 Sweet病样皮损 脓皮病等 一个患者可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皮损 而特别有诊断价值的皮肤体征是结节红斑样皮损和对微小创伤(针刺)后的炎症反应
5 关节损害
25%~60%的患者有关节症状 表现为相对轻微的局限性 非对称性关节炎 主要累及膝关节和其他大关节 HLA-B27阳性患者可有骶髂关节受累 出现与强直性脊柱炎相似表现
6 神经系统损害
又称神经白塞病 发病率约为5%~50% 常于病后数月至数年出现 少数(5%)可为首发症状 临床表现依受累部位不同而各异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较多见 可有头痛 头晕 Horner综合征 假性球麻痹 呼吸障碍 癫痫 共济失调 无菌性脑膜炎 视乳头水肿 偏瘫 失语 不同程度截瘫 尿失禁 双下肢无力 感觉障碍 意识障碍 精神异常等 周围神经受累较少见 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 周围型感觉障碍等
神经系统损害亦有发作与缓解交替的倾向 可同时有多部位受累 多数患者预后不佳 尤其脑干和脊髓病损是本病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7 消化道损害
又称肠白塞病 发病率为10%~50% 从口腔到肛门的全消化道均可受累 溃疡可为单发或多发 深浅不一 可见于食道下端 胃部 回肠远端 回盲部 升结肠 但以回盲部多见 临床可表现为上腹饱胀 嗳气 吞咽困难 中下腹胀满 隐痛 阵发性绞痛 腹泻 黑便 便秘等 严重者可有溃疡穿孔 甚至可因大出血等并发症而死亡 肠白塞病应注意与炎性肠病及非甾类抗炎药所致粘膜病变相鉴别 右下腹疼痛应注意与阑尾炎相鉴别 临床上常常有术后伤口不愈合的病例
8 血管损害
本病的基本病变为血管炎 全身大小血管均可累及 约10%~20%患者合并大中血管炎 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动脉系统被累及时 动脉壁的弹力纤维破坏及动脉管壁内膜纤维增生 造成动脉狭窄 扩张或产生动脉瘤 临床出现相应表现 可有头晕 头痛 晕厥 无脉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上的动脉瘤有破裂的危险性 静脉系统受累较动脉系统多见 25%左右患者发生表浅或深部的迁移性血栓性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 造成狭窄与栓塞 下腔静脉及下肢静脉受累较多 可出现Budd-Chiari综合征 腹水 下肢浮肿 上腔静脉梗阻可有颌面 颈部肿胀 上肢静脉压升高
9 肺部损害
肺部损害发生率较低 约5%~10% 但大多病情严重 肺血管受累时可有肺动脉瘤形成 瘤体破裂时可形成肺血管-支气管瘘 致肺内出血;肺静脉血栓形成可致肺梗塞;肺泡毛细血管周围炎可使内皮增生纤维化影响换气功能 肺受累时患者有咳嗽 咯血 胸痛 呼吸困难等 大量咯血可致死亡
10 其他
肾脏损害较少见 可有间歇性或持续性蛋白尿或血尿 肾性高血压 肾病理检查可有IgA肾小球系膜增殖性病变或淀粉样变
心脏受累较少 可有心肌梗塞 瓣膜病变 传导系统受累 心包炎等 心腔内可有附壁血栓形成 少数患者心脏呈扩张样改变 缩窄性心包炎样表现 心脏病变与局部血管炎有关
附睾炎发生率约为4%~10% 较具特异性 急性起病 表现为单或双侧附睾肿大疼痛和压痛 1~2周可缓解 易复发
妊娠期可使多数患者病情加重 也有眼色素膜炎缓解的报道 可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产后病情大多加重 近10%的患者出现纤维肌痛综合征样表现 女性多见
【诊断要点】
1 临床表现
病程中有医生观察和记录到的复发性口腔溃疡 眼炎 生殖器溃疡以及特征性皮肤损害 另外出现大血管或神经系统损害高度提示白塞病的诊断
2 实验室检查
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异常 活动期可有血沉增快 C反应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冷球蛋白阳性 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强 HLA-B51阳性率57%~88% 与眼 消化道病变相关
3 针刺反应试验(Pathergy test)
用20号无菌针头在前臂屈面中部斜行刺入约0.5cm沿纵向稍作捻转后退出 24~48小时后局部出现直径>2mm的毛囊炎样小红点或脓疱疹样改变为阳性 此试验特异性较高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阳性率约60%~78% 静脉穿刺或皮肤创伤后出现的类似皮损具有同等价值
4 特殊检查
神经白塞病常有脑脊液压力增高 白细胞数轻度升高 脑CT及磁共振(MRI)检查对脑 脑干及脊髓病变有一定帮助 急性期MRI的检查敏感性高达96.5% 可以发现在脑干 脑室旁白质和基底节处的增高信号 慢性期行MRI检查应注意与多发性硬化相鉴别 MRI可用于神经白塞病诊断及治疗效果随访观察
胃肠钡剂造影及内窥镜检查 血管造影 彩色多普勒有助诊断病变部位及范围
肺X线片可表现为单或双侧大小不一的弥漫性渗出或圆形结节状阴影 肺梗塞时可表现为肺门周围的密度增高的模糊影 高分辨的CT或肺血管造影 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均有助于肺部病变诊断
5 诊断标准
本病无特异性血清学及病理学特点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 故应注意详尽的病史采集及典型的临床表现 目前较多采用国际白塞病研究组于198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
白塞病国际诊断标准:
1. 反复口腔溃疡:1年内反复发作3次 由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有阿弗他溃疡
2. 反复外阴溃疡:由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外阴部有阿弗他溃疡或疤痕
3. 眼病变:前和(或)后色素膜炎 裂隙灯检查时玻璃体内有细胞出现或由眼科医生观察到视网膜血管炎
4. 皮肤病变:由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的结节性红斑 假性毛囊炎或丘疹性脓疱;或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非青春期患者出现痤疮样结节
5. 针刺试验阳性:试验后24-48小时由医生看结果
有反复口腔溃疡并有其他4项中2项以上者 可诊断为本病 但需除外其他疾病
其他与本病密切相关并有利于诊断的症状有:关节痛或关节炎 皮下栓塞性静脉炎 深部静脉栓塞 动脉栓塞和(或)动脉瘤 中枢神经病变 消化道溃疡 附睾炎和家族史
应用标准时注意:
并非所有白塞病患者均能满足国际研究组的标准;对血管及神经系统病变的关注应成为进行疾病评价的一部分;患者的多种表现可以在几年内陆续出现 医生的记录应作为诊断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