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疮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普通感冒、消化不良、精神紧张 郁闷不乐等情况均能偶然发生,好发于唇、颊 舌缘等,在粘膜的任何部位均能出现,但在角化完全的附着龈 硬腭则少见。年龄不拘,发病年龄估计在10~20岁之间 女性较多。一年四季均能发生,溃疡有自限性 能在10天左右自愈。若口疮经常发生或此起彼伏称复发性口疮。其病损呈溃疡性损害 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
口腔溃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现代医学认为 复发性口腔溃疡首先与免疫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有的患者表现为免疫缺陷 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 也就是由于各种因素 使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 对自身组织抗原 产生免疫反映 而引起组织的破坏而发病 其次是与遗传有关系 在临床中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 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 我们常常看到 父母一方或多方若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 那么 他们的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病 另外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作 常常还与一些疾病或症状有关 比如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或迁延性肝炎 结肠炎等 另外贫血 偏食 消化不良 腹泻 发热 睡眠不足 过度疲劳 精神紧张 工作压力大 月经周期的改变等等 随着一种或多种因素的活跃 交替 重叠就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 免疫功能紊乱 也就造成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频繁发作
口腔溃疡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轻型口疮 好发于口腔粘膜角化差的部位 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 数目不等 散在分布 边缘整齐 周围有红晕 感疼痛 有自限性及复发史 愈后不留瘢痕
2.疱疹样口疮 溃疡小且数目可多达20个以上 分布较广泛 无成簇及融合现象 患者有疼痛及伴有头痛 低热等全身症状 愈后不留瘢痕
3.腺周口疮 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粘膜 溃疡多单个发生 且大而深 呈“弹坑”状 边缘隆起 底不平微硬 病程长 愈后可留下瘢痕
4. 白塞综合征 若已出现口 眼及生殖器 皮肤损害时 则应结合其他系统损害分折进行诊断
为非特异性炎症 初期出现严重的血管及炎性反应 形成溃疡后 其表面有纤维素性假膜覆盖 下方有少量坏死组织 固有层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胶原纤维可水肿 玻璃样变或断裂消失 腺周口疮的病变与以上基本变化相同 但范围大而深 且唾液腺腺泡破坏 腺管扩张 上皮增生
该病好发于20~45岁间的女性 男女之比约为2∶3 据有关资料统计 发病率不底于10% 多发生于口腔粘膜无角化或角化较差的区域 如唇内侧 舌尖 舌缘 舌腹 颊 软腭 前庭沟等处粘膜
1.轻型口疮 初起病变处敏感或出现针尖样大小或稍大的充血区 短期内即形成直径在2~4mm左右 圆形或椭圆形 边界清晰的浅小溃疡 中心微凹陷 表面覆有一层淡黄色假膜 溃疡周围粘膜充血呈红晕状 其底扪之不硬 溃疡数目一般为2~3个左右 溃疡形成后有较剧烈的烧灼痛 尤以舌尖处明显 在接触有刺激性的食物时更甚 一般无全身症状
经7~10天左右溃疡可逐渐自愈 不留瘢痕 但经长短不一的间歇期后又可复发 间歇期长者可达10~20年或更长;短者可为此起彼伏 终年不断 病人甚为痛苦
2.疱疹样口疮 亦称口炎型口疮 此型除溃疡小 数目多(可达20~30个)外 余与轻型口疮表现相似 溃疡散在 分布广泛 粘膜充血明显 有剧烈疼痛及伴有头痛 发热 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3.腺周口疮 亦称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或巨型口疮 为各型中最严重的一型 溃疡常单个发生 2个或2个以上者少见 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粘膜 亦可发生在舌腭弓 软腭等部位 初起时溃疡与轻型口疮相同 但其直径逐渐扩大至1~2cm 并向深层发展至粘膜腺 溃疡为紫红色或暗红色 边缘不规则 呈瓣状隆起 中央凹陷 状似“弹坑” 底不平 微硬 呈小结节状 溃疡周围红晕明显 局部有剧烈疼痛及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 发热等全身症状 病程常在月余以上 长者可达1年 愈合遗留瘢痕 严重者可形成组织缺损或畸形
4. 白塞综合征 亦称眼-口-生殖器三联征 本病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口腔 皮肤 生殖器及眼部损害为基本临床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还可波及关节 心血管及神经系统
男性较女性发病多 在口 眼 生殖器处相继或同时出现病损 有的仅在2个部位出现病损 病程可达数年或更长 口腔损害为轻型口疮或疱疹样口疮表现 亦可发生腺周口疮 眼部损害出现较晚 表现为结膜炎 角膜炎 虹膜睫状体炎伴前房积脓 视网膜脉络膜炎等 重者可致失明 生殖器处病变女性在大 小阴唇及阴道 男性在龟头 阴茎或阴囊处出现数目不等的溃疡 皮肤可表现为毛囊炎 结节性红斑 痤疮等 用无菌针头刺入皮肤后的24~48小时内 常出现丘疹或脓疱 这是非特异性皮肤变态反应 有诊断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