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myopia)也称短视眼 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这种眼在休息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 经过眼的屈光系折光之后,在视网膜之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象 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
近视眼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近视眼的原因 过去看法不统一 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种 简介如下:
1 内因
⑴遗传素质: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 已被公认 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 但对一般近视 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 有遗传因素者 患病年龄较早 多在6.00D以上 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 无家族史 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⑵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 故均系远视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眼轴也逐渐加长 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 如发育过度 则形成近视 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 多在学龄期开始 一般都低于6.00D 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 如幼年时进展很快 至15~20岁时进展更速 以后即减慢 这类近视常高于6.00D 可到20D~25D或30D 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 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和退行性变 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 配镜不能矫正视力 很少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 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
2 外因 即环境因素 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 近视眼比较多 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 而且从小学五 六年级开始 其患病率明显上升 这种现象 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 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 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调节能力很强 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 阅读 收发室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 使肯外肌(主要是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 眼内压也相应升高 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 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 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 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 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糜烂剂后 视力可能改善在完全恢复 因此 有人称这种近视为功能性近视或假性近视 但巩膜组织在眼外肌的长期机械性压迫下 球壁逐渐延伸 眼轴拉长 近视的程度也越来越深 而且不能再被阿托品等所缓解 特别是青少年时期 不注意视觉卫生 是形成近视眼的直接原因 不注意全身健康更能促使近视眼的发展
最近有人用 “前瞻性研究”的方法 观察“环境与遗传因素在近视患病中所起的作用 ”其法为对于原视力正常的学生 在两年后的随访中对影响近视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其结果如在遗传因素方面:父母双方均无近视 一方有近视 双方均有近视的子女中 近视新患病率之比为1∶2.6∶3.8;在环境因素方面:课余阅读时间为1~2h∶3h∶4~5h的近视新患病率之比为1∶2.1∶3.2 因此 遗传和环境是影响学生发生近视的两个重要因素
另外 从广义上说 大气中微量元素的污染 营养成分的改变和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教具等 亦为客观因素 且均有影响学生近视发生的报道 但这些因素与看近引起近视相比较 则是次要的
近视眼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 近视眼的分类
1 按照近视的程度
⑴3.00D以内者 称为轻度近视眼
⑵3.00D~6.00D者为中度近视眼
⑶6.00D以上者为高度近视眼 双称病理性近视
2 按照屈光成分
⑴轴性近视眼 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⑵弯曲度性近视眼 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⑶屈光率性近视眼 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3 假性近视眼 又称调节性近视眼 是由看远时调节未放松所致 它与屈光成分改变的真性近视眼有本质上的不同
二 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1 视力 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降低 但近视力可正常 虽然 近视的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 但没有严格的比例 一般说 3.00D以上的近视眼 远视力不会超过0.1;2.00D者在0.2~0.3之间;1.00D者可达0.5 有时可能更好些 参见(图1)

图1 近视度与远视力
远视力降低 但近视力可正常
—平均值;——50%可信限;
—·—·—95%可信限
2 视力疲劳 特别在低度者常见 但不如远视眼的的明显 系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 高度近视由于注视目标距眼过近 集合作用不能与之配合 故多采用单眼注视 反而不会引起视力疲劳
3 眼位 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 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 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 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 只靠一眼视物 另一只眼偏向外侧 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 若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 且发生偏斜较早 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 成为单眼外斜视
4 眼球 高度近视眼 多属于轴性近视 眼球前后轴伸长 其伸长几乎限于后极部 故常表现眼球较突出 前房较深 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 由于不存在调节的刺激 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变为萎缩状态 在极高度近视眼可使晶体完全不能支持虹膜 因而发生轻度虹膜震颤
5 眼底 低度近视眼眼底变化不明显 高度近视眼 因眼轴的过度伸长 可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变
⑴豹纹状眼底:视网膜的血管离开视盘后即变细变直 同时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伸长 可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营养 以致浅层色素消失 而使脉络膜血管外露 形成似豹纹状的眼底
⑵近视弧形斑视盘周围的脉络膜在巩膜伸张力量的牵引下 从乳头颞侧脱开 使其后面的巩膜暴露 形成白色的弧形斑 如眼球后极部继续扩展延伸 则脉络膜的脱开逐步由乳头颞侧伸展至视盘四周 终于形成环状斑 此斑内可见不规则的色素和硬化的脉络膜血管
⑶黄斑部 可发生形成不规则的 单独或融合的白色萎缩斑 有时可见出血 此外 在黄斑部附近偶见有变性病灶 表现为一个黑色环状区 较视盘略小 边界清楚 边缘可看到小的圆形出血 称为Foster-Fuchs斑
⑷巩膜后葡萄肿 眼球后部的伸张 若局限于一小部分时 从切片中可以看到一个尖锐的突起 称为巩膜后葡萄肿 这种萎缩性病灶如发生在黄斑处 可合并中心视力的操作
⑸锯齿缘部囊样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