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 随着心脏诊断方法及外科手术治疗技术的进展,目前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血管病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和手术矫正治疗,预后较前有明显的改观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由于胎儿心脏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干扰 使部分发育停顿或缺陷 以及部分该退化者未能完全退化所致
一 胎儿周围环境因素 妊娠早期子宫内病毒感染 以风疹病毒感染后多见 常引起动脉导管未闭及肺动脉口狭窄 其次为柯萨奇病毒感染(Coxsakie )可引起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此外羊膜病变 胎儿周围机械压迫 母体营养障碍 维生素缺乏及代谢病 母体用细胞毒类药物或较长时间放射线照射 均可能与本病发生有关
二 遗传因素 5%先心病患者发生于同一家族 其病种相同或近似 可能由于基因异常或染色体畸变所致
三 其他 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发病率较高 发生可能与缺氧有关 有些先心病有性别倾向性
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轻者无症状 查体时发现 重者可有活动后呼吸困难 紫绀 晕厥等 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 症状有无与表现还与疾病类型和有无并发症有关
根据血液动力学结合病理生理变化 可发为三类:
一 无分流类 左 右两侧无分流 无紫绀 如肺动脉口狭窄 主动脉狭窄 主动脉缩窄 原发性肺动脉扩张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或右位心等
二 左至右分流类 在左 右心腔或主 肺动脉间有异常通道 左侧压力高于右侧 左侧动脉血通过异常通道进入右侧静脉血中---左向右分流 如心房间隔缺损 心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主肺动脉隔缺损 部分肺静脉畸形引流 瓦氏(Valsalva)窦动脉瘤破入右心 一般无紫绀 若在晚期发生肺动脉高压 有双向或右到左分流时 则出现紫绀 又叫晚期紫绀型
三 右至左分流类 右心腔或肺动脉内压力异常增高 血流通过异常通道流入左心腔或主动脉 一般出生后不久即有紫绀 如法乐氏四联症 法乐氏三联症 三尖瓣闭锁 永存动脉干 大血管借位 艾森曼格氏综合征等 |